这种蛛网膜下腔出血,和动脉瘤无关

年首次定义了中脑周围蛛网膜下腔出血(perimesencephalichemorrhage,PMH):临床病程良性的蛛网膜下腔出血,出血集中于脑干前部,无脑实质及脑室蔓延,颅内血管未见动脉瘤。

笔者今天将从定义、机制及治疗预后方面和大家聊聊PMH。

诊断标准

PMH的诊断依赖入院时的头颅CT,其诊断标准如下:

1.发病7h内行平扫CT;

.出血集中于中脑或脑桥前部,可蔓延至脑桥中脑周围各池内、枕骨大孔、纵裂前部近端及侧裂基底部;

3.不伴大脑半球纵裂前部完全充盈,出血不累及侧裂侧部,(少量出血除外)。

4.无明显侧脑室出血。部分血液沉积可见于侧脑室后角及四脑室。

以下5例为较为典型的PMH:

例1:女性,47岁,发病9h;例:男性,6岁,发病7h,出血累及延髓前方(箭头);例3:女性,49岁,发病14h,双侧侧脑室后角可见少量血液沉积(箭头);例4:男性,66岁,可见中脑周围脑池血液充盈(A图),伴脑积水(B图),7d后可见脑积水自发缓解(C图),此时复查CTA未见动脉瘤(D图);例5:男性,47岁,发病4h,出血位于脑干前部及环池。

以下两例出血位于中脑周围,CTA可见动脉瘤:

例1:男性,70岁,发病1h,CT可见中脑周围出血,CTA示基底动脉尖动脉瘤;例:女性,5岁,发病18h,非中脑周围SAH,出血扩散至外侧裂侧方(B图箭头)及双侧侧脑室(C图箭头),CTA可见基底动脉动脉瘤。

病因及发病机制

既然不是动脉瘤作祟,那么哪些疾病可致PMH?

目前较多支持的学说为,静脉引流问题可导致PMH。静脉引流导致PMH的潜在机制在于静脉高压,这种静脉引流问题主要分为两个方面:先天性静脉引流异常及后天性静脉高压。

脑干部位的静脉引流主要依赖Rosenthal基底静脉,向后延续为Galen静脉,进而引流入直窦。

部分研究分析PMH患者后发现,该类患者部分存在先天性静脉引流变异,其中脑周围静脉并未经Rosenthal基底静脉至Galen静脉后延续为直窦,而是通过Galen静脉外的其他静脉引流,中脑周围静脉引流入岩上窦,或经Rosenthal基底静脉直接汇入直窦;其中潜在机制尚不明确。

推测这种原始变异静脉引流模式更易出现静脉压突然升高,进而导致静脉充血破裂,表现为中脑周围SAH。

下图为三种中脑静脉引流模式示意图:

A与B图:A型:Rosenthal基底静脉向前连接大脑中深静脉,向后延续为Galen静脉(白箭头);C与D图:右侧为B型:前部静脉引流入隐静脉(黑箭头),后部引流入Galen静脉,静脉引流中断;左侧为C型:中脑周围静脉经岩上窦引流(空箭头);D、E、F图:左侧为C型:经Rosenthal基底静脉直接汇入直窦。

后天因素导致的继发性静脉高压也是PMH可能的机制。如Galen静脉汇入直窦部位狭窄,静脉窦血栓形成、血栓性小静脉炎、硬脑膜动静脉瘘等。直窦血栓、Galen静脉血栓相对较为常见,部分病例也报道了横窦血栓或颈静脉血栓导致的PMH。

除了静脉方面的病因,一些病例报道也指出,一些潜在动脉性因素也可导致PMH,如基底动脉夹层、动静脉畸形、基底动脉穿支动脉破裂、后循环可逆性微小动脉瘤等。

治疗及预后

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相比,PMH预后较好,短期并发症如脑水肿、血管痉挛及缺血性脑梗死较为少见,部分文献报道,PMH相关的微小动脉瘤经数月复查可见可逆性消失。

长期并发症方面,PMH的死亡、致残及复发风险较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更低。治疗上,多数文献倾向于保守治疗,给予相应并发症的对症治疗。

推荐阅读:

椎间盘膨出、突出、脱出如何鉴别,几幅图让你一目了然

一表读懂

舞蹈症的鉴别诊断

危急值真的那么重要吗?一线医生这么说

编辑

陈珂楠

责任编辑

干舒蕾题图

Shutterstock

投稿及合作

shenjingshijian

.

转载请注明地址:http://www.khlqf.com/zz/8001.html

  • 下一篇文章: 没有了
  • 医院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